明朝時有一位開雜貨店發財的富翁,他有一個兒子,兩個孫子,生活相當富裕。後來他病倒了,臨終時拿出一桿秤子,並且吩咐他的兒子說:「這是我賺錢的絕招!這一桿秤子裡面是中空的,而且還灌有水銀,所以我在買賣上佔了不少的便宜,今天才能擁有這麼多的財富。你可要善加利用這秤子啊!」他兒子聽了,心中暗暗驚訝,沒想到自己的父親竟然做出這麼不道德的事情。可是父親正病重,只好唯唯隨順,不便說明。他父親死了以後,他就將秤子燒掉了,並且努力行善,救濟貧困,以彌補他父親的罪過。他這樣真誠為善,不到三年,家產已經耗費了一大半,但對他來說,那倒是心甘情願的。可是沒料想到他的兩的個愛子相繼夭折,使他傷心之餘,常怨嘆老天無眼,行善不得好報。
有一天晚上,他夢到一個地方,形狀很像宮殿,見到一位官吏。坐在殿上,當面告訴他說:「你父親能致富,是他前世施捨財物的結果。財富是命中應有的,其實並不必靠那水銀秤,可是他心術不正,運用這種卑劣的手段,加了一身的罪業,至死不悟,自受苦報,這正是他的迷痴。
那時天帝知他用心貪惡,所以遣下破耗兩星投做你的兒子,以敗毀你的家業。家敗之後,還要加以火燒,而你呢?也會受到你父親的餘殃,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。你父親以為有這麼多的家產遺留給子孫,一定可以世代享受;可是他哪裡知道:兒子不能長壽,孫子是來敗家的呢?
現在幸虧你心存善良,三年真誠為善,為父親懺悔罪業,這是很難得的,所以天帝特別命令所司收回這兩個敗家子,不久將另降賢子,以光耀你的後代,並增長你的壽命。你應該繼續修善,不要再埋怨天道不公平了。」
他醒之後,恍然大悟,行善更勤,後來果然連生了兩個兒子,都中了進士。上面的這個故事使我聯想到印光大師全集的一段話: 他説:「一個人生兒子大概有四種原因:一種是報恩,一種是報怨,一種是還債,一種是討債。
報恩的是:因為他父母對於兒子,過去世有恩惠,為了報恩就來做他們的兒子。所以服勞奉養,生事死葬都稱父母的心意。世上的孝子賢孫,都是屬於這一類的。
報怨的是:因為父母對於兒女過去世有虧損的地方,為了報怨就來做他們的兒子,所以怨恨較小的,就忤逆父母;大的甚至為非作歹,闖下大禍,害及父母,做父母的,活的時候不能得到兒子的奉養,等到死了,還因為兒子的不爭氣,帶著羞恥到九泉去,這是報怨的一種。
還債的是:因為兒子在過去世,欠父母的資財,為了償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。倘若債欠的多,父母就可以終生由他奉養;若是欠的少的,就不免半路死去;像讀書才得了些功名而喪命的,做生意才得了些財利而身死的。
討債的是:因為父母在過去世欠兒子的資財,為了討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,小的債不過損失些學費聘金,等到還清了,父母想望他成事業,而他卻忽然夭折,再也不留片刻;若是大的債,那做父母的損失,可就不只此數,必定要廢業蕩產、家破人亡才罷休。」
如果我們明白上面這番道理,當我們行善拜佛,求子女病癒而子女反而去世時,我們千萬不要灰心,因為說不定那死去的子女本來是來討債報怨的,因為我們現在的懺悔行善和佛菩薩的慈悲,才停止了惡運。這好比我們曾經得罪了某人,某人想來報仇,幸好我們透過了道歉賠償或有人為我們從中調解,才使對方怨恨消釋而放棄或不想再報仇一樣。
所以各位一定要有「種豆得豆、種瓜得瓜」的信心,做好事千萬不可以因為一時發生挫折或倒楣的事而退失善心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